西太平洋的铁幕:美日英三国航母集群与亚太新冷战专业炒股配资门户
冷战结束以来,从未有哪个时刻像现在这样,西太平洋地区弥漫着如此浓厚的战争阴云。8月7日,日本航空自卫队正式接收首批3架F-35B隐形战斗机,标志着其42架F-35B战斗机(总价值高达231.1亿美元)采购计划进入实质阶段。同一时刻,美国、英国、日本三艘航母——CVN-73华盛顿号、威尔士亲王号和加贺号——罕见地同时出现在宫古海峡附近海域,这是冷战结束后,美英日三国在第一岛链进行的规模空前的联合军事部署。 这绝非巧合,而是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,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密码。
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,通常部署于美国东海岸,其跨越半个地球的紧急调动,并非例行公事。 它并非简单的“护身符军刀”联合军演的后续行动,因为演习结束后,三支舰队非但没有各自返航,反而集体转向西北,直抵中国家门口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,日本F-35B的到货时间与华盛顿号的抵达时间精确吻合,这绝非偶然。公开的航空管制信息显示,华盛顿号在宫古海峡附近活动频繁,琉球嘉手纳基地则有舰队后勤运输机密集起降,而朱姆沃尔特级隐身导弹驱逐舰蒙索尔号则已在琉球靠泊,补给、靠泊、出海,动作衔接紧凑,节奏分明。 美军飞行员甚至驾驶日方F-35B进行训练,KC-46A加油机代号BORA全程护送,这种深度协作已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军售范畴,预示着美日军事同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展开剩余77%这次行动的规模史无前例。三国的航母战斗群,加上驱逐舰、后勤保障力量的全方位配合,这已不是简单的“航行自由”行动,而是一次高强度的联合威慑行动,其目标直指中国。从演习科目到部署时机,从装备配置到指挥协调,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精心策划的痕迹,美国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向世界宣示其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。
华盛顿号的紧急调动,暴露了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困境。它主要用于接替返回本土进行维修改造的CVN-76里根号,这意味着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的航母部署出现压力和空档,不得不动用东海岸的战略储备来填补。这反映出美国全球战略摊子铺得太大,兵力严重不足的残酷现实。
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,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崛起改变地区现状的战略焦虑。近年来,美国在第一岛链部署了大量军事力量,但仍感不足。中国海军辽宁舰、山东舰、福建舰的相继服役,以及003型航母电磁弹射技术的突破,让美军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。
因此,美国开始拉拢盟友,构建所谓的“多国航母存在倡议”,试图以盟友航母弥补自身在西太平洋的航母真空期,并把军事风险和成本转嫁给盟友。日本媒体对首批F-35B的到货异常兴奋,认为这将改变地区力量平衡,不再需要对中国三艘航母“干瞪眼”。
日本斥资231.1亿美元采购42架F-35B战斗机并非偶然。自2018年起,日本便开始将两艘2万吨级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改造为轻型航母,专门为F-35B量身定制。42架F-35B将组成两个作战中队(每个16架),其余8架用于训练和后备。这意味着,日本出云级轻型航母将搭载16架F-35B战斗机,接近美国海军两栖攻击舰在“闪电航空”模式下的搭载量,虽然与中国辽宁舰(24-40架)仍有差距,但已大幅提升其海空作战能力。 出云号预计在2027年形成战斗力,加贺号紧随其后,届时日本将拥有东亚除中国以外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力量。
F-35B的500海里作战半径,结合出云级的机动性,将使日本对东海、台海乃至南海部分区域形成快速空中打击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日本作为全球第三个F-35总装中心,拥有完整的战机维护升级产业链,这使得其不仅拥有先进战机,还掌握了相关技术和维护能力。 F-35B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武器,它既满足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寻求更多安全责任承担者的需求,也帮助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约束。
美国正试图通过武装日本,构建第二岛链的空中防线,但孤立的航母编队极易成为高超音速导弹的靶子。日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,正积极向其他F-35B使用国取经,寻求构建完整的航母作战体系。然而,这场军备竞赛一旦开启,便难以停歇。韩国已启动轻型航母计划,台湾地区也在争取F-35B,一场以垂直起降战机为标志的海空军备竞赛正在东亚上演。
这场军备竞赛的最终代价,将由整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来买单。军事威慑并非抽象概念,它将转化为禁航公告、航线调整、渔船禁令,并带来民众的心理压力和冲突风险。从长远来看,这种以军事威慑为核心的印太战略,正将整个地区拖入危险的螺旋。
中国已部署歼-20隐形战斗机和反舰弹道导弹等反制手段。面对美国这种“温水煮青蛙”式的战略挤压,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,积极寻求通过对话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。真正的安全并非来自军事威慑,而是来自相互理解与合作。 这场以“合作”之名进行的军事部署,实质上是大国博弈在亚太地区的具体体现。 围绕第一岛链的军事竞争将进一步升级,装备竞赛、演训频率、威慑强度都将持续加码,地区军事平衡正被人为打破,值得深思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广瑞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